齐鲁工业大学校友会金融行业分会一周年座谈会侧记
编者按:6月21日,金融行业分会成立一周年纪念座谈会在青岛举行。会议以“传承与奋进”为主题,重温母校从山东银行学校到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的改革历程,追忆建校艰辛,梳理校友会实践成果,凝聚共识,引发了校友们的强烈共鸣。校友们纷纷表示这既是对青春记忆的唤醒,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接力,彰显金融黄埔人“服务社会、永葆青春”的赤子情。本文为金融88级吴强校友的会后感悟。
作为一名金融战线上的老兵,同时也是山东银行学校88级国际金融一班的学子,今年夏至日,我有幸参加了母校齐鲁工业大学校友会金融行业分会一周年座谈会。这场跨越时空的聚会,不仅是校友间的重逢,更是一场关于传承与奋进的精神盛宴。
6月21日清晨,我踏上了奔赴盛会的旅程。六点十分,迎着晨曦,我搭乘航班离岛,随后在蓬莱高铁站坐上8点36分的动车,短短22分钟,便抵达烟台。稍作等候,10点29分,我踏上开往青岛的高铁,59分钟的准点运行后,于11点28分顺利抵达青岛北站。马不停蹄,我打车直奔会议举办地 —— 蓝海大饭店(崂山店)。在这里,与从青岛以外赶来的老师、校友们共赴午宴,欢声笑语间,浓浓的同窗情谊与师生情在空气中流淌。下午3点半,座谈会准时拉开帷幕。会场内,校友们的跨度令人感慨,从77- 87级的资深师兄们,再到90级直至2012级的师弟,不同年代的学子汇聚一堂。这不得不让人追溯起我们这所被誉为 “金融黄埔” 的母校发展历程。曾经的山东银行学校、轻工学院,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蜕变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,一路走来,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。早期的80级左右师兄师姐,许多都留校任教,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。刘学堂会长率先发言,回顾了金融校友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丰富活动。细数过往,我有幸参与了成立大会和年会,却遗憾缺席了走访无棣校友企业的活动。张玉华师兄的名言:奋斗是快乐的,我想这就是我们校友精神的底色;赵振华老师历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母校在80年代时期师资力量的雄厚,很多老师被邀请到山东大学授课。赵老师恰恰是曾教授我《财务管理》的老师,他嗓音不高、但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极高的辨识度。这些学校早期的建设者们,深情地回忆着建校初期的艰辛,那些奋斗的岁月、青春的故事,都化作了言语间的温暖与力量。前辈们不仅诠释了奋斗是快乐的真谛,同样验证了另外一个真理,那就是奋斗者永远年轻!你看,前面几个发言的前辈哪里像退休7、8年的状态,他们眼里有光、激情澎湃,发言条理清晰、逻辑性非常强。原计划一小时的座谈会,在几位师兄饱含深情与热忱的发言中,不知不觉突破了时间的界限。关键时刻,81届校友毕老师当机立断,取消后续户外活动,让座谈继续深入。毕老师虽已退休多年,却依然活跃在职场一线,经营着一家拍卖公司,同时也是校友会活动的坚定支持者。他目光如炬、声音洪亮,在发言中传递的 “校友会服务校友,服务社会” 的理念,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。随着发言从师兄向师弟过渡,交流的主题也逐渐从感恩往昔、回忆青春,转向传承精神、奋进未来。活动筹办者赵连海师弟在总结时的那句 “最长的一天和最爱的人一起”,更是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。
6月21日清晨,我踏上了奔赴盛会的旅程。六点十分,迎着晨曦,我搭乘航班离岛,随后在蓬莱高铁站坐上8点36分的动车,短短22分钟,便抵达烟台。稍作等候,10点29分,我踏上开往青岛的高铁,59分钟的准点运行后,于11点28分顺利抵达青岛北站。马不停蹄,我打车直奔会议举办地 —— 蓝海大饭店(崂山店)。在这里,与从青岛以外赶来的老师、校友们共赴午宴,欢声笑语间,浓浓的同窗情谊与师生情在空气中流淌。下午3点半,座谈会准时拉开帷幕。会场内,校友们的跨度令人感慨,从77- 87级的资深师兄们,再到90级直至2012级的师弟,不同年代的学子汇聚一堂。这不得不让人追溯起我们这所被誉为 “金融黄埔” 的母校发展历程。曾经的山东银行学校、轻工学院,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蜕变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2017年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,一路走来,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与梦想。早期的80级左右师兄师姐,许多都留校任教,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。刘学堂会长率先发言,回顾了金融校友会成立以来开展的丰富活动。细数过往,我有幸参与了成立大会和年会,却遗憾缺席了走访无棣校友企业的活动。张玉华师兄的名言:奋斗是快乐的,我想这就是我们校友精神的底色;赵振华老师历数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母校在80年代时期师资力量的雄厚,很多老师被邀请到山东大学授课。赵老师恰恰是曾教授我《财务管理》的老师,他嗓音不高、但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具有极高的辨识度。这些学校早期的建设者们,深情地回忆着建校初期的艰辛,那些奋斗的岁月、青春的故事,都化作了言语间的温暖与力量。前辈们不仅诠释了奋斗是快乐的真谛,同样验证了另外一个真理,那就是奋斗者永远年轻!你看,前面几个发言的前辈哪里像退休7、8年的状态,他们眼里有光、激情澎湃,发言条理清晰、逻辑性非常强。原计划一小时的座谈会,在几位师兄饱含深情与热忱的发言中,不知不觉突破了时间的界限。关键时刻,81届校友毕老师当机立断,取消后续户外活动,让座谈继续深入。毕老师虽已退休多年,却依然活跃在职场一线,经营着一家拍卖公司,同时也是校友会活动的坚定支持者。他目光如炬、声音洪亮,在发言中传递的 “校友会服务校友,服务社会” 的理念,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。随着发言从师兄向师弟过渡,交流的主题也逐渐从感恩往昔、回忆青春,转向传承精神、奋进未来。活动筹办者赵连海师弟在总结时的那句 “最长的一天和最爱的人一起”,更是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。
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,转眼间便到了返程时刻。当我坐上归程的轮渡,望着逐渐清晰的长岛轮廓,心中满是眷恋。这座承载着我成长记忆的岛屿,与我刚刚造访的青岛,虽相隔山海,却因同一片海洋紧紧相连。正如参与此次活动的校友们,因同样的传统、文化与师承,心也紧紧相依。这场聚会,不仅是一次重逢,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,它将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,带着母校赋予的力量,继续前行。
作者简介:吴强,银行学校国际金融专业1988级校友,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长岛营业管理部副主任,首创我国“首笔海草床、海藻场碳汇贷;烟台市作家协会会员。